惊蛰读音是jīng zhé,惊蛰是节气名,惊蛰又名启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在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。惊蛰时节冬眠动物将四处活动,渐有春雷,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,10惊蛰于公历3月5—6日交节。
惊蛰简介
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最初古时叫“启蛰”,而到了西汉,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,改名叫惊蛰,引用至今。
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最初古时叫“启蛰”,而到了西汉,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,改名叫惊蛰,沿用至今。
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,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,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。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惊蛰时节,春气萌动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所谓“春雷惊百虫”,是指惊蛰时节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。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、万物生机盎然。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、气候进程看,“惊蛰始雷”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。
惊蛰时节到了,平地一声惊雷起,万物冬日的沉睡里醒来,农耕就要正式开始了。惊蛰这个节气,很形象地演绎了春天里的各种现象:草木发芽,小动物一下子活跃了起来,报春迎春的花儿竞相绽放,桃红李白,莺莺燕燕,一片生机盎然的模样。农人们陆陆续续开始了真正的劳作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这个时节的气候变异很大,阴晴难定,与之相随的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性疾病。
严正申明:未经授权,转载请注明本站出处链接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,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,已走法律程序!

点击排行
- 2 排行
- 3 排行
- 4 排行
- 5 排行
- 6 排行
- 7 排行
- 8 排行
- 9 排行
- 10 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