鹳雀楼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。鹳雀楼,又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,外观3层,内部为9层,高73.9米,始建于北周时期,在公元1222年遭大火焚毁,1997年鹳雀楼重修,于2002年对游客开放。
鹳雀楼简介
鹳雀楼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。鹳雀楼,又名鹳鹊楼,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,总重量58000吨。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,在金元光元年(1222年)遭大火焚毁,1997年12月,鹳雀楼重修,2002年10月1日,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。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,外观3层4檐,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,并设置电梯、楼梯组织垂直交通。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,总高度达73.9米,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,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。
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(约在557—580年间),历经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金700余年后,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,毁于兵,仅存故址。明初时故址尚存,后因黄河水泛滥,河道摆动频繁,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。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,登临作赋者不绝。
由于楼体壮观,结构奇巧,加之周围风景秀丽,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,以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最负盛名。
鹳雀楼高台重檐,黑瓦朱楹,占河山之胜,据柳林之秀,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。鹳雀楼立晋望秦,独立于中州,前瞻中条山秀,下瞰大河奔流,紫气度关而西入,黄河触华而东汇,龙踞虎视,下临八州,吸引了历代名流登临作赋。
历史文化
《登鹳雀楼》唐——王之涣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《登鹳雀楼》唐——畅当
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。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
建筑格局
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,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,总重量58000吨,外观3层4檐,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,并设置电梯、楼梯组织垂直交通。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,总高度达73.9米,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,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。鹳雀楼下部台基由四周月台、楼身主台基、楼身首层基座三部分组成,高16.5米。
主台基平面呈长方形,底面宽85米,长73米,台顶尺寸略缩,较四周月台顶面高出4.34米,中空,钢筋混凝土柱梁式框架结构,中央筑楼身基座,内辟3层使用空间。台沿四周环以平座钩栏,平座斗栱五铺作,双抄偷心造,出头木端部悬雁翅板。斗栱后尾施华栱一跳,补间铺作设人字栱,彩绘华美;主台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面各筑平面长方形月台,高10.54米,左右两个面积较小,对称均衡。
严正申明:未经授权,转载请注明本站出处链接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,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,已走法律程序!

点击排行
- 2 排行
- 3 排行
- 4 排行
- 5 排行
- 6 排行
- 7 排行
- 8 排行
- 9 排行
- 10 排行